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愛在路上成長的故事(上) --理想之路 人生之路

  系友會榮幸邀請到中國兒童康复教育信息共享平台—愛在路上的編輯群,來分享為兒童康復專業的付出及心路歷程!

                
    理想之路漫長而曲折、神聖而光榮。再小的野花種,只要精心呵護,也能開出驚豔的花朵;再小的理想,只要不懈追求,終能閃爍人生的異彩。

  ——題記
  
                某日,在浙江一海邊小城與朋友宵夜,借著酒意我們談到了愛在路上的發展歷程,初衷、團隊、運轉和阻力。愛在路上一路走來,得到了很多業內專家的無私支持,更有許許多多的一線康復從業人員在幕後默默付出。對“愛在路上”的認識,廣大專業人員和家長大都經歷了也從最初的神秘到關注,再到參與進來的心路歷程,最終歸於平凡,我們只是在做一件平凡的事,比如每天的線上諮詢,比如每週的公益講課,比如每月的巡迴講座……唯一的區別在於,當熱情冷卻,當激情不在,我們堅持了下來,堅持每天12點提醒老師晚上8:30上線值班;堅持每週的講課不能停,提前預約老師、調試設備和線上主持;堅持每月組織一次專家和資深治療師去一座城市。把這些瑣碎的事情重複做,通訊費也是自理,我們這醬紫的一幫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在努力奮鬥著。是神馬樣的力量在支持著我們繼續前行 ,故事要從頭說起。

                時間回到2012年冬,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為期一周的“2012-CPN國際兒童康復進展學習班”期間,我們三五好友每天晚上促膝長談至深夜,談人生,談理想,談國內兒童康復的現狀,談對各流派治療技術的理解,對各種案例的治療手技,談治療師未來的職業發展,談康復機構的運營和管理,談家長的精神和經濟壓力等。後來在一次吃著火鍋唱著歌時,有人提議,我們何不形成一種長效機制,每月大家定期相約線上交流,每年約一個城市聚會一次。就這樣我們的組織誕生了,在一場頭腦風暴後定名為“在路上”,我們都是在為十年後的自己而努力,希望在十年後的我們能不忘初衷,依然為熱愛的兒童康復事業而努力;希望在十年後的我們能為中國的兒童康復事業添磚加瓦;更希望十年後即將步入不惑之年的我們可以成為中國兒童康復的中流砥柱。隨後我們達成了《成都共識》
1.宗旨:經驗分享、技術切磋、扶持前行、開拓創新。
2.不論資歷\學識\背景,每個觀點都應該得到尊重,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
3.成員必須從事兒童康復,為治療師(特教老師),工作經驗 ≥ 5年,有技術熱情。
4.新吸納成員須有老成員推薦,並為新成員一年以內可能存在的不良記錄負責,寧缺勿濫,須所有成員面談後一致表決通過,每個成員有一票否決權。成員可無條件主動退出。
5.各成員間關係有遠近,但不搞小團體,不針對任何組織和個人。
6.線上活動活動平臺為QQ、微博、微信、YY。
7.新老成員每年須上傳5份代表其學術觀點、工作感悟的原創課件或資料到活動平臺共用。
8.每年組織一次及以上的全體成員活動。時間、地點、討論主題由成員共同協商,一般為週末兩天。費用AA,帳目公開。
9.任何原因連續兩年缺席線下活動,算自動退出。

10.各類學術活動,相互轉告,共同參加者小聚。在不影響活動的前提下,可帶家屬參加,費用自理。


在一年交流和學習中,我們成員之間又多了幾分默契, 2013年,我們團隊相聚在了美麗的蘇州,這時又有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同行希望加入。在學習班結束後的閉門會議中,我們吸納了幾位新成員,同時我們達成了《蘇州共識》 :


1.宗旨:攜手並進,共創兒童康復美好未來。
2.原則上每家機構1人參加,本人須為治療師長或負責治療的人員。其個人和所在的單位在本地區的兒童康復方面有代表性和影響力。可不是治療師,但須從事兒童康復治療或培訓。
3.同一地區不宜人數太多,另外考慮邊遠地區,有地區輻射力。
4.老推薦新成員,請將其簡歷附推薦理由發到群空間新人申請版塊,在群成員一致面談通過後再加群。如未能通過,請直接告之申請人結果,但討論、投票過程及細節不得透露給申請人。
5.線上活動:每月15號晚上10點上線。線上討論主題:每個成員分享自已的技術、業務專長。主講人提前3天將講課資料、課件上傳到群空間,時間控制在30分鐘左右,討論20分鐘。儘量使用語音。
6.計畫不定期舉辦區域性治療師(家長)康復講座、工作坊。
    
        會上我們確定了每月分享的成員及其主題,內容涵蓋《運動控制》和《解剖列車》閱讀分享,腦癱核心肌力和核心穩定性訓練的理解,平衡療法,皮質盲治療心得,反射性主動再腦癱康復的應用,運動學習在兒童康復中心的應用,醫教結合,偏癱治療之大齡尖足步態矯正,慢康復理論在兒童康復中的應用體會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